于“泥土”中扎根 于实干中成长
更新时间:2025-11-14
浏览量: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干部的成长如同树木生长,唯有把根系深深扎进基层的沃土,才能在时代风雨中挺立不倒、枝繁叶茂。对于新时代年轻党员干部而言,基层的“泥土”是滋养初心的养分,是锤炼本领的磨石,唯有主动沉下去、融进去,在田间地头践初心、在家长里短中察民情,才能在基层实践中强筋健骨、茁壮成长。
“泥土”里藏着成长的“营养剂”,扎根基层方能补足精神之钙。年轻党员干部多是“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虽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却往往缺乏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基层的“泥土”中,既有群众的家长里短、急难愁盼,也有改革发展的堵点难点、矛盾纠葛,这些都是书本上读不到、课堂上学不来的“活教材”。年轻干部唯有放下“架子”、躬下“身子”,到田间地头听民声,到村屯院落察民情,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晴雨表”,才能真正读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让理想信念在与群众的紧密联系中更加坚定。
“泥土”里藏着成才的“磨刀石”,经风历雨方能练就过硬本领。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铁肩膀唯有在重担磨砺中才能练就。基层工作环境复杂、任务繁重,大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小到邻里纠纷、民生保障,每一项任务都是对能力的考验,每一次攻坚都是对本领的提升。把年轻干部放到基层“压担子”,让他们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钻几个“矛盾窝”,正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路径。在偏远山村的扶贫一线,年轻干部用脚步丈量山路,在落实帮扶政策中学会精准施策;在社区治理的前沿阵地,他们直面群众诉求,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掌握沟通技巧;在急难险重的任务现场,他们冲锋在前,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增强应急处突能力。这些扎根“泥土”的经历,终将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过硬本领,让年轻干部在成长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泥土”里藏着成事的“金钥匙”,融入群众方能践行初心使命。“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年轻党员干部的成长,不仅需要能力的提升,更需要情怀的滋养。基层的“泥土”承载着群众的期盼,也孕育着干事创业的动力,唯有真正融入基层、扎根群众,把群众的痛点堵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才能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年轻干部要永葆“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碗热茶中拉近心理距离,用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青春在为民奉献中绽放光彩。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基层的“泥土”或许沾满尘埃,但其中蕴含着成长的力量、成功的密码。年轻党员干部唯有以“躬耕者”的姿态扎根基层,在“泥土”中汲取营养、锤炼本领、践行初心,方能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者:胡凌凯)
上一篇:三维发力 锻造现代化建设骨干队伍
下一篇:拆除唱“空城计”的戏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