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发力 锻造现代化建设骨干队伍
更新时间:2025-11-14
浏览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本领”,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干部作为“十五五”规划落地的“主力军”,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成效。要从内容、形式、实践三方面协同发力,让干部练就过硬本领,扛起发展重任。
紧扣时代脉搏,以“源头活水”更新培训内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干部若仍依赖“老知识”应对“新挑战”,便会陷入“本领恐慌”。“十五五”时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中国建设等任务,对干部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培训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精准对接发展需求。要聚焦“新领域”增设课程,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绿色低碳等前沿知识纳入培训体系,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开展专题授课,帮助干部掌握“数字赋能”“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与操作方法;要紧扣“重难点”定制内容,针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堵点问题,编写案例教材,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的形式,让干部学会用创新思维破解实际难题。以此锻造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化素质,使干部真正成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行家里手”。
打破课堂壁垒,以“多维课堂”创新培训形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传统“填鸭式”培训易让干部产生“疲劳感”,难以激发学习主动性。在信息化时代,唯有创新培训形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才能提升培训实效,让干部真正 “学进去、用得上”。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内部与外部”联动的“多维课堂”。整合各级党校与网络学院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干部能力短板,推送个性化清单;推出短视频、音频课程,方便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同时,组织“异地研学”活动,带领干部赴先进园区、科创企业、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对标考察、沉浸式体验,学习借鉴先行地区的创新理念与改革魄力,在火热一线感知时代脉动。才能让干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激发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为能力提升安装“加速器”。
强化多元联动,以“淬炼熔炉”丰富实践平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实践能力,干部只有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真正练就“铁肩膀”“硬本领”。要推动“上下联动”挂职锻炼,选派机关干部到乡镇、村(社区)交流任职,让干部在走访群众、推动项目中了解基层实情,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深化“政企银”协同实践,组织干部到重点企业、金融机构跟班学习,参与项目策划、市场开拓等工作,进而将市场一线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定政策、优化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能力。此外,推行导师帮带并设立“攻坚专班”,为年轻干部配备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或业务专家作为实践导师,进行“一对一”传帮带;让干部牵头负责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在“啃硬骨头”中锤炼担当精神和实战能力,最终成长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为政之德,莫先于公;成事之要,莫重于能。”“十五五”宏伟蓝图的实现,迫切需要一支本领过硬、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从精准定制培训内容,到创新优化培训形式,再到搭建多元实践平台,每一项举措都是为了让干部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要持续强化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锻造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骨干力量,为实现“十五五”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作者 萧炎 )
上一篇:深学细悟凝聚共识 实干笃行开启新篇
下一篇:于“泥土”中扎根 于实干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