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照亮青年技能成才路

更新时间:2025-10-23 浏览量:

全国技能大赛的聚光灯下,年轻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自信的面庞,构成了一幅关于未来的生动图景。这场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的大赛,不仅是一次技艺的比拼,更是一扇向全社会展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时代气象的新窗口。

以技能之实,破价值之虚。在躺平与内卷的喧嚣中,价值的迷失往往源于实践的匮乏。当青年潜心锤炼一门技能,所获得的是一种看得见、可感知的成长。这种通过亲手实践创造出的价值,能有效抵御虚拟世界的浮躁和空泛说教的苍白。因此,职业教育亟需告别纸上谈兵,通过真刀真枪的实训项目锻造技能人才。要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招聘兼具理论素养与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指导教师,同时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引入真实生产项目,推行“工学一体”“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让学生真正在“干中学、学中干”中直面攻克技术难题,收获无可替代的价值认同。

以技能之专,解就业之困。“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社会现象结构性矛盾根源在于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错配”。当择业观念陷入对传统热门岗位的路径依赖,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高技能岗位自然“一将难求”。破解之道,在于构建协同共育的人才培养新生态。企业应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通过共建订单班、冠名班、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将岗位要求融入教学环节,与院校共同开发教材、设置课程标准,积极提供实习岗位,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职业院校也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前瞻性设置相关专业,确保培养的人才“即育即用”,从源头上化解结构性矛盾。

以技能之新,应时代之变。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呼唤的是能驾驭智能设备、理解数字技术、具备创新思维的新工匠,对青年本身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青年人要始终保持对技术发展的敏锐度,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企业应切实履行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员工培训与继续教育机制,打造与技能水平、创新贡献相匹配的薪酬福利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政府则应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制定技能创新人才的激励政策,搭建高水平的技能交流与协同创新平台,激发青年的创造潜能与攻关热情。(作者:王迦楠)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发展冰雪产业,让“冷资源”释放“热动力”

下一篇:党员干部当破除“按惯例办事”的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