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遴选“逢选必卡”当休矣

更新时间:2025-10-23 浏览量:

近期,部分基层干部反映,在公务员遴选过程中,尽管符合报考的基本资格,却在在单位内部审批环节遭遇“拖延式审批”“附加式评分”等隐形门槛,最终错失报名时机。从“逢进必考”到“逢选必卡”,公务员遴选在种种“隐性门槛”的阻拦下,成为了雾里花、水中月,基层干部得看不得考。

公务员遴选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制度设计。这一制度不仅为基层公务员搭建了跨层级向上发展的天梯,打破职业“天花板”,更通过能力导向的选拔机制树立了“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营造“有为才有位”的干事氛围,成为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的关键招。然而,在遴选过程中,部分单位悄悄设置报考关卡,提前报备层层审批、限制报考范围、仅可报考一次等隐性条件,让基层干部望而却步。

干部人才是基层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核心支撑,遴选制度为优秀干部提供了到更高平台施展抱负、实现价值的广阔天地。如果单位将“人才流动”视为“人才流失”,通过设置隐形门槛层层设卡、阻碍流动,不仅会造成干部队伍结构板结、活力不足,更会沉重打击基层干部向上发展的信心与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这种人才流动的“肠梗阻”,终将削弱整个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与创造力,影响基层事业的长远发展。

遴选制度缘何层层设卡?其根本是单位留人的手段,也是留不住人的无奈之举。一是单位人才培养不足,青黄不接。在基层单位不同程度存在“鞭打快牛、能者多劳、庸者闲散”的现象,若好用的干部遴选走了,工作就会出现断档。于是,在“教新人不如留熟手”的想法驱使下,遴选门槛自然也就提高了。另外,个单位把准了干部想遴选的命门,将“日常表现评分”作为附加条件,且评分标准模糊,变相限制干部报考,以此“拿捏”干部。二是单位本位主义思想作祟。一些单位将干部人才视为“单位私有财产”,只算“自家账”、不算“全局账”,片面认为优秀干部外流是自身培养成果的损失,宁可“捂在手里”也不愿放行,忽视了干部个人发展诉求和上级机关选贤任能的现实需要。三是个别领导人才观错位。担心人才流失影响短期政绩,加之部门利益固化下的“小圈子”意识膨胀,最终将干部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割裂对立。

若遴选止步不前,基层也将原地踏步。故而破除遴选“隐形门槛”势在必行。一是树立干部培养长远观。要立足干部成长规律和事业接续发展需要,统筹谋划队伍梯队建设,通过建立关键岗位AB角制度、推动业务骨干多岗位历练等培养机制,既打磨出能担重任的“中坚力量”,又培育出可堪大用的“后备梯队”,避免工作过度依赖某个干部。二是树立正确的人才流动观。要认识到,选贤举能既是基层单位培养人才的应尽之责,更是实现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的重要贡献。同时,要完善干部上下交流机制,鼓励支持优秀干部通过遴选到更高平台开阔视野、锤炼本领;推动机关骨干下沉基层“墩苗”壮骨、积累经验,促进干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三是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上级部门应健全遴选制度约束机制,进一步细化遴选流程标准,减少弹性条件。严格纪律刚性约束,制定负面清单,严禁各地各单位擅自抬高报考门槛、增设隐形条件。建立异议申诉渠道,确保审批公开透明。(作者:冯琴)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让信访“晴雨表”增质提效

下一篇:发展冰雪产业,让“冷资源”释放“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