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赋能促高质 笃行致远谋跨越——渠县三中与达州市名师工作室开展联合教研
更新时间:2025-03-20
浏览量:

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探寻更具诗意与深度的课堂,3月19日上午渠县第三中学开展了“诗意课堂”语文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达州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精心策划,吸引了渠县清溪二校、渠县第三中学共百余名语文教师观摩学习。本次活动聚焦《驿路梨花》《关雎》《陋室铭》三堂研讨课,同时邀请名师工作室主任钱榆带来《教师如何淬炼科研力》的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语文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
研讨课上,授课教师们各展风采。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顾亚平老师以《驿路梨花》为载体,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寻文中的“梨花之美”,启发学生思考生活的善与美,让学生在温暖的氛围中感受人性光辉。
宣汉中学城关学校的李玲玲老师的《关雎》从初读感知节奏,到美读体会情感,再到悟读理解文化内涵,带领学生品析诗句,体会古人对爱情的美好追求,领悟诗歌的韵律之美、情感之美 ,整个课堂弥漫着古典雅韵。
大竹县第九小学的黄鑫老师在《陋室铭》教学中,紧扣教学文本,挖掘作者的高洁志趣。通过对字词的精细讲解,对篇章结构的巧妙梳理,让学生理解陋室不陋的内涵,感受古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在经典诵读里传承文化基因。
三堂课如三颗璀璨明珠,各有其光。也引发了在场教师们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随后,名师工作室钱榆主任带来的《教师如何淬炼科研力》讲座将活动推向高潮。他直面教师成长痛点,深入浅出,从教学实践出发,强调“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阐述科研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分享科研方法与技巧。从课题选择到资料收集,从研究方法到成果撰写,从申报填写到课题设计,一一为教师们答疑解惑,助力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实现从教学型向科研教学复合型转变。
渠县第三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富强全程参与并在分组讨论中给予精彩点评和高度评价。
在总结阶段,学校党委书记郑文东向名师工作室及各兄弟学校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本次活动既是诗意与文化的交融,又是理论策略与科研实践的双向赋能。他要求,渠县第三中学要以此次教研为起点,一是要深化课程体系。构建“诗意语文”校本课程群,如开发“古典诗词意象”“现当代诗歌审美”等主题模块,推动“一课一诗一世界”的常态化实践。二是要强化师资共育。要与钱榆主任的团队以及其他市级教研团队常来常往,共建共享。要依托名师工作室平台,推进“青蓝结对·诗意传承”计划,通过跨校共研、课题联动、成果展评,培育更多“学者型”“诗人型”教师。三是要创新评价机制。要探索诗意课堂的多元评价体系,如增设“诗意创作档案袋”“经典诵读星级认证”,让评价成为学生诗意成长的见证。
郑文东强调,大家要做“心中有诗”的教师,让课堂成为文化传承的沃土;要做“眼中有光”的引路人,让学生在诗意中抵达精神的远方;要做“脚下有路”的探索者,以科研之力破解教育真问题。
此次教研活动,是一场教学的盛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成长的契机。以课为基,以研为翼,让诗意在课堂流淌,让科研为教学赋能。相信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定能汲取养分,在教学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以优质的教研教改助推渠县三中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四川省达川中学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及团辅活动
下一篇:广汉市南丰第一小学:“食”光有你,“味”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