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赋能助力驻村干部兴乡村
更新时间:2025-11-14
浏览量: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表达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驻村干部作为连接城乡的“桥梁纽带”、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线尖兵”,其现代化能力素质与乡村振兴的质效息息相关。要从精准选派、培养、氛围营造三方面协同发力,打造一支适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驻村干部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精准选派“优中选优”,筑牢现代化履职根基。“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驻村干部直面乡村产业升级、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等现代化任务,选派工作要避免“一刀切”,要因村制宜,以精准匹配激活干事效能。要建立“乡村需求清单+部门能力清单”双向匹配机制,聚焦农业科技、数字经济、项目运营等现代化领域,从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中筛选政治过硬、专业对口、有闯劲敢担当的干部,优先选派有基层工作经验、熟悉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骨干力量。要结合乡村资源禀赋与发展短板,实行“一村一员”“一村多员”的差异化选派模式,确保驻村干部能利用自身专业特长,补足乡村发展短板,为乡村现代化建设筑牢人才根基。
系统培养“靶向赋能”,提升现代化履职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及数字农业、智慧治理、绿色发展等诸多新领域,驻村干部若缺乏系统性培养,难免陷入“本领恐慌”。要建立“理论+实践+创新”的靶向培养体系。围绕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乡村规划、生态保护等现代化课题,邀请农业专家、电商达人、乡村振兴模范开展专题培训,通过“案例教学+现场实操”的方式,帮助驻村干部掌握无人机植保、农产品溯源、直播带货等实用技能。搭建“跨村交流+导师帮带”成长平台,组织驻村干部赴先进地区学习数字乡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运营等成功经验,为驻村干部配备熟悉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导师”,手把手传授工作方法与创新思路。
营造氛围“撑腰鼓劲”,激发现代化履职活力。“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乡村现代化建设任务重、挑战多,需要为驻村干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保障有力的良好氛围,让其放心干事、大胆作为。要鼓励驻村干部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对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要予以包容并加强指导,消除干事顾虑。要强化激励保障,将驻村干部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实绩作为评先评优、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加大对数字赋能乡村、带领群众增收等突出贡献者的表彰力度。要健全“严管厚爱”的保障激励机制,及时了解并解决驻村干部在食宿、交通、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严格落实驻村补贴、体检、保险等保障措施,让驻村干部感受到组织温暖,促进其在乡村大胆作为。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持续赋能驻村干部,让其成为懂技术、善创新、敢担当的现代化建设骨干,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坚实的人才力量。(作者:萧炎)
上一篇:精耕特色产业“示范田”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下一篇:文化惠民“热辣滚烫”,绘就基层生活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