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隐患多少论英雄
更新时间:2025-10-14
浏览量:
在“隐患即事故”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各管理单位愈发重视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这对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的整体稳定无疑有重要作用。然而,若简单将零上报与零风险划等号,或以隐患数量多少判定管理优劣,甚至据此进行机械式考核、频密督导,就容易使企业停留在“报多少才好”的纸面文章,最终使排查工作陷入形式主义泥淖。
隐患数据,本是为了客观呈现企业安全风险水平,却因评价导向的偏差,让排查初衷“变味”。有些单位热衷于零问题的“省事”企业,生产单位自然投其所好,靠瞒报营造太平假象;有的为追求数据整齐,预先设定指标、层层摊派任务,导致各种“拍脑袋”式隐患模糊视线。更有甚者,将隐患数多等同于管理失职,迫使企业精挑细选易改问题,而对深层次风险讳莫如深。表面看似是考评“指挥棒”出了问题,实则暴露出部分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侥幸心态和疲沓作风。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核心环节。毕竟,隐患数量仅是某一时刻的静态反映,并不能全面体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动态改进过程。若两家企业初期均存在上百处隐患,一家选择隐匿不报,一家如实上报半数,表面看前者更“先进”,实则藏匿风险、隐患更深;后者虽暂显“落后”,却因问题透明、整改有序,更利于实现长期稳定。
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安全生产管理者须始终对隐患保持“堤溃蚁穴”的忧患意识,树立反复抓、抓反复的长期作战思想,更须具备“化危为机”战略思维,以隐患数的整改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能力质的提升。
重过程、看长远,不以数字论高低。根据员工安全培训覆盖率、应急演练完成率、安全投入到位率等过程性指标来综合考量企业安全水平,从而引导企业负责人将工作重心转向提升安全生产全要素水平上,摆脱“数据内耗”。
下一线、察实情,不凭报表作判断。安全生产工作是“跑”出来的,不是“报”出来的。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真实状况,管理人员必须要带着任务走企业,一方面要对照隐患报表实地查、指导改,另一方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查补漏洞、举一反三,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平安系数。
转作风、善作为,不将隐患视包袱。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两个至上”安全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让每一个隐患的闭环整改都成为安全管理体系升级的“机遇”。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以“查找隐患没有终点”的自觉,既保持历史耐心、又坚定必胜信心,上下一心织紧织密安全生产防线,以实绩论英雄!(作者:洪依霞)
上一篇:传承世妇会精神,共绘妇女发展新图景
下一篇:打造人才“强”引擎 激活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