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4-06-02
浏览量:
春末夏初,正值马铃薯播种季节,走进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申中村奎儿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袋袋种薯整齐码放在地,农户正在为下地种植做准备。“合作社马铃薯种植面积450亩(1亩≈0.0667公顷),亩产能达到2500公斤左右。”合作社负责人晁奎介绍。(5月31日 青海日报)
今年35岁的晁奎,曾从事蔬菜批发行业,2012年回村开始种植马铃薯,2013年成立湟源奎儿种植专业合社。为助推产业发展,晁奎积极参加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种植技术不断提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像晁奎这样的“新农人”的引领和示范带动。
人才兴,则乡村兴。“新农人”是一支有情怀、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队伍,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如何让“新农人”发挥自己所能,服务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他们打造实现价值的舞台、干事创业的平台。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乡村沃土积蓄起磅礴的内生动力,为广大人才、优质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湟源县因地制宜制定培育模式,不断创新培训思路和方式,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分产业”和省内外“理论课堂+田间课堂+基地参观+选树典型”的培育模式,对各乡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充分培训,重点推进重点区域产业带头人培育等专项培训,完成九期共465人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当前,一些农业区的农技普及仍有不少短板,农业科技装备少,买不起、学不会、用不好问题突出;农业知识落后,凭经验、靠感觉、看天气现象严重,这都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痛点。解决之道一是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更重要的是支持“新农人”成为普及农业装备、技术的“头雁”。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各地的田间地头涌现出一批批“新农人”,他们依靠技术、专业知识逐梦乡野,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展现“新农人”的青春作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文君)
上一篇:澄清正名,还须向诬告陷害者“发声亮剑”
下一篇:党员干部必须祛除迷信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