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探索“巡回”教学机制 推动牧区农村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更新时间:2025-08-22
浏览量:
红原县针对牧区农村党员流动难组织、教育难覆盖、学习难深入、作用难发挥等现实问题,着力固牢基础、优化载体、精准施训,探索“巡回”教学机制,不断提教育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牧区农村党员有序有学有为。
突出建强要素,让“巡回”教学实起来。一是“清单式”管理按需教学,县、乡、村三级联动,深入全县35个村(社区),与300余名农村党员面对面座谈交流,发放意见征求表1900余份,摸排掌握基层党员培训需求,推行“党员点单、乡村派单、党校接单”模式,依托“3507微讲堂”“马背流动党校”“雅克先锋宣讲队”,分时段、分层次、分区域灵活开展“巡回”送学。二是“台账式”管理建强师资,组织部主导、党校协同,通过“内招、外聘、比选”等方式,从乡村、部门遴选50余名党政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技术骨干、乡村带头人等担任兼职教师,分类建立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党建党史、长征文化、实用技术等5类“师资库”,有效提升教育资源质量。三是“统筹式”管理用活阵地,建立“瓦切红军过草地”等县级主题实训教育基地,整合用好村级群众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阵地,在散居点、远牧点搭建“帐篷党校”等方式,常态化推动“巡回”教学、送学,上半年已开展28场次送教、送学活动,覆盖农村党员2000余名。
创新学习形式,让“巡回”教学热起来。一是坚持干部“帮带学”,按照“强弱搭配、优势互补”原则,推动机关部门帮扶干部、乡村干部与农村党员联系结对2000余对,从“听、说、读、写、践”各方面“一对一”帮带教学,帮助农村党员边干边学、随学随用。二是坚持擂台“示范学”,采取“现场交流+优秀拼比”方式,组织开展“党员开会了”“书记龙门阵”“支部微党课”“流动微党校”主题党日活动30余场,党组织书记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引领带动农村党员自主学习、常态学习。三是坚持线上“灵活学”,印制《藏汉“双语”口袋读本》,开设藏汉“双语”微课堂,每周利用微红原、红原组工、指尖党校等微信公众号推送微党课视频10余期、学习资料40余份,有效破解农村党员工学矛盾,实现碎片化时间利用效率最大化。
拓展学习成效,让“巡回”教学深起来。一是强化党性锤炼,依托县域丰富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农村党员进行“穿越日干乔·重走长征路”“翻越亚克夏·感悟红军魂”等现场教学,开展“再走信仰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激情教学、情景教学20余场次,引导农村党员传承弘扬长征精神,锤炼坚强党性。二是强化实训锻炼,打造“实训课堂”,采用“课堂+案例”和“课堂+基地+实践”的模式,动员25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技能大师”“民间艺人”走上讲台授课30余场,将产业基地变课堂、现场素材变教材,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农村党员以学促行、以学促干。三是强化实践历练,围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深化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党建示范带建设,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河道环境治理、家庭卫生保洁、路域环境整治、环保法治宣讲“五大行动”,划分农村党员责任区,引导农村党员主动投身乡村建设,自觉示范带头。
强化督促问效,让“巡回”教学严起来。一是注重常态自学,采取“周学”“月讲”的方式,分乡分村定期开展专题学习交流,指定党员现身交流谈体会、谈感悟,有效破解农村党员教育“临时性”“碎片化”“形式化”的问题。二是注重成效评价,严格县级普遍轮训、乡镇兜底培训、村支部日常教育,配套完善个人述学、学校考学、组织评学等考核评价制度,使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注重跟踪问效,坚持组织部、党校主导,乡村主体,严格实行一季一小考、半年一中考、年终一大考,对日常“巡回”教学中表现较突出的个人、在季考中表现优秀的党员予以表扬,对不按要求参加学习、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加大帮带力度,确保学习不掉队。
上一篇:达州高新区:黎有斌率队开展“夏季送清凉 防暑保安康”慰问活动
下一篇:彭山区凤鸣街道:构建“三精”体系 赋能党员教育管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