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破局・赋能:会理市委党校为干部淬炼党性 注入红色动能
更新时间:2025-10-24
浏览量:
在红军长征的壮阔史诗中,会理市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皎平渡口巧渡金沙,会理会议统一思想”——这些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如今已成为滋养干部成长的“精神富矿”。近年来,会理市委党校紧扣“赓续长征精神”核心,锚定“凉山南部区域中心党校”定位,从红色资源挖掘、教学体系构建到实践成果转化,逐步形成闭环工作体系,让红色遗址变“课堂”、革命故事变“教材”,为干部淬炼党性、提升能力注入红色动能。

铸魂·深耕红色沃土 让长征印记在实地调研中"亮"起来
一是“2+N”调研破局,摸清资源底数。组织教师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构建2+N调研模式,形成皎平渡、会理古城-会理会议纪念地等6条主线,覆盖10余个教学点位,全面掌握教学资源分布与内涵。二是“三类台账”建库,汇聚资源势能。以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和会理会议纪念地为引领,串联起三元村、彰冠镇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教学点,按“红色文化、古城保护、乡村振兴”三大类别建立资源台账,详细标注每个点位的历史背景、核心内涵、教学适用场景。组织编写本土教材《金沙水拍云崖暖》,系统呈现红军在会理的历史故事和遗址内涵。三是“三线联动”织网,构建教学矩阵。坚持以点串线、以线织面、以面建体的教育格局,打造“点-线-面”相交融的教育立方体,精心规划并打造了“红色文化之旅、古城文化之旅、乡村振兴之旅”三条主题鲜明的现场教学线路,有效串联分散教学点位,筑牢教学成果转化基础。

破局·创新教育载体 让红色故事在时代传承中"活"起来
一是课程体系“三维升级”,内容常学常新。锚定“红色+特色”方向,构建“专题课+微党课+情景剧”三维课程体系,开发打造优质专题课程4门;微党课6门;创新推出现场教学情景剧1门,其中《长征中的会理会议》入选省委组织部“好课程”名单,《金沙水拍云崖暖 红军渡江鱼水情》斩获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微党课竞赛三等奖。二是教学形式“多元赋能”,体验入脑入心。采取市委党校集中培训+高校能力提升培训等方式开展培训,运用课堂讲授、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自主创排的教学情景剧、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齐唱长征歌曲”、“重温入党誓词”等特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红色故事直抵人心。三是师资队伍“双向培育”,力量持续壮大。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通过新老教师“一对一”结对“传帮带”、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外出培训等途径,加速青年教师成长。2025年,先后选派13名中青年教师到重庆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四川省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州委党校、浙江大学等地培训提升,持续夯实人才支撑。

赋能·服务区域发展 让长征精神在实干担当中"实"起来
一是科研咨政“靶向发力”,献策发展大局。成立学术委员会,锚定“治学”定位,聚焦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红色文化等重点课题开展研究,2025年,成功立项省州级科研课题4项,报送并入选各类征文8篇,发表论文2篇。内容涵盖农村殡葬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节庆旅游增效、红色研学品牌建设等现实问题,积极为会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干部培训“精准滴灌”,筑牢思想根基。紧扣“为党育才”使命,2025年已成功举办主体班8期、外接班8期,培训学员近千人次。在培训中,始终坚持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主业主课,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比高达总课时的70%,其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占比达理论课程的50%,切实筑牢干部队伍的思想根基。三是开放办学“辐射联动”,彰显中心作用。依托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彝海结盟分院会理教学点的定位,积极承接州内外各类培训班次,与攀枝花、云南周边县区和凉山州内各县党校探索“联合办班”,着力发挥凉山南部区域中心党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长征精神走出会理、服务更广区域发展。

上一篇:金堂县关工委:护航“和谐家风 幸福家庭”建设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