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凉山州盐源县:“雁阵”齐飞促产业振兴

更新时间:2025-05-06 浏览量: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紧围绕产业振兴工作目标,持续强化人才支撑,通过建强“头雁队伍”、育强“家雁队伍”、壮大“归雁队伍”,助推产业振兴提质增效。
      建强“头雁队伍”,激发产业振兴“神经中枢”。聚焦组织赋能产业振兴,建立选、育、管全链条“头雁”培育机制。突出标准选人。将致富能手、产业大户等纳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数据库,足额储备村党组织带头人300余名,多维度拓宽选人渠道。通过认真开展村“两委”届中分析调研、换届推演,严把推选、考察等选举关口,及时将12名政治素养好、发展思路广的年轻干部推选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突出能力提升。县委书记带头示范,建立1名县级包村单位干部和1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结对帮带1名村(社区)书记制度,以教思路、授经验等方式,切实提升谋发展本领。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修班、学历提升培训班等20余场次,分批组织20余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赴成都、浙江宁波区等地开拓眼界,6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提升学历。三是突出激励保障。严格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完善评价体系,畅通村(社区)干部晋升渠道,81名优秀“头雁”当选“两代表一委员”,4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通过公开考录等方式进入乡镇干部队伍。制定关于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整治清单,通过精简会议、简化审批流程等措施,切实为基层“头雁”减负,让“头雁”专心谋发展。
      育强“家雁队伍”,激活产业振兴“神经纤维”。聚焦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抓好新农人、农技人才、名师名匠等“家雁”培育工程。实施“新农人”计划。发挥县委党校、农业服务中心等教育阵地作用,细化农牧种养殖、病虫害防护等课程10余个,分层分类开展“欠发达县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四病’防治能力提升培训班”等20余期,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余人次,3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通过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传技术,将培训阵地前移,打造特色“田间课堂”,育成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600余人。培育农技专业人才。与西南大学西昌学院、州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县校合作,探索建成“苹果矮化砧+旱稻”“苹果树+中药材”等种养结合基地10个,培育农特产品深加工、烤烟种植等实用农技人才300余名,开展果圈生产、果园喷(滴)灌等农技指导1000余场次。建强一批名师名匠。以新业态发展为重点,举办“第四届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暨创新创业大赛”“盐源县泸沽湖转山转海节暨摩梭非遗文化展演”等,加大电商、旅游管理等人才培训力度,孵化扶持高质量电商主播、探店博主等20余名,“摩梭文化传承人”“彝绣工匠”等60余名。100余名培训上岗留乡青年,在摩梭村寨民宿、香城彝绣合作社等村集体经济产业实现就近就业、创业。
      壮大“归雁队伍”,打通产业振兴“神经末梢”。聚焦乡村后备力量培育,多维度打造“归雁”人才聚集高地。在回引上着力。聚焦“四果一叶”特色产业,细化梳理人才供需缺口,制定印发《盐源县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建立“高层次人才”“盐源籍在校优秀大学生(985、211高校)”等人才数据库,细化出台“润盐英才回引”等短期、中长期计划5个,定期组织开展“乡贤回乡看发展”等活动,动员30余名返乡优秀人才领办村集体经济项目。在培育任用上发力。依托“校地各作”平台,打造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精品课程6个,开设“全县村(社区)后备力量力量培训暨乡村振兴专干兼村文书能力提升培训班”等10余场次,持续提升“归雁”综合能力素质。常态化安排60余名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在协助村级事务管理、乡村振兴等一线接受“岗前”实训,推荐2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担任副职、乡村振兴专干等职务。在暖心服务上聚力。“建立县乡部门+村级”结对帮带关怀机制,在返乡创业金融贷款、安家落户、子女就近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季度联络座谈会等方式及时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解决实际创业、生活困难等事宜100余件。

文章来源:盐源县委组织部 文章作者:谢相李

上一篇:会理市多措并举做好人才公寓新一轮集中配租工作 打造人才安居“暖心巢”

下一篇:集中进修“补钙充电”,深学笃行增智提能——渠县举办村(社区)“两委”干部暨到村任职选调生进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