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姜汤面里的“辛辣”修行

更新时间:2025-10-13 浏览量:

在椒江,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面不仅是驱寒祛湿的佳肴,更是承载着沿海人民智慧与温情的文化符号。老姜熬成金黄汤底,佐以丰富浇头,其味辛辣醇厚,可驱寒温,活血通络。从选料熬汤、火候把控到食材搭配,姜汤面的制作过程其实也暗含着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深刻启示:唯有经历一番“辛辣”修行,方能淬炼出驱散民生之“寒”、输送执政之“暖”的磅礴力量。

如老姜之本,于苦辣中坚定初心,淬炼鲜明本色。姜汤面的灵魂在汤,而汤的关键在于老姜。老姜苦辣,需要日积月累的充实,正如基层干部之根基,非一蹴而就,需在基层的沃土里慢慢蜕变,积攒“辣味”——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鲜明的原则立场。这“辣”是焦裕禄于兰考躬身风沙、矢志除“三害”的坚毅背影,是黄文秀于百坭泥泞中奔走不息、照亮脱贫路的灼灼初心,更是张桂梅于华坪大山深处燃灯前行、托举无数女孩走向辽阔人生的执着守望。老姜充足的“辣味”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诱惑面前不动摇、在矛盾面前不绕道,有效抵御各种侵蚀与歪风,成为群众信得过、盼得了、靠得住的“主心骨”。

如熬汤之功,于沉潜中深耕细作,锤炼过硬本领。姜汤的醇厚,源于文火慢炖数小时的极致精华,烈火快攻不可成。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匠心恰似基层干部的能力锤炼,切忌急功近利,必要徐徐图之,如熬汤般沉心静气,既躬身入局,更心至情归。要摒弃“蜻蜓点水”式调研,拒绝“纸上谈兵”式决策,力戒“走马观花”式落实,转而走上田间地头,深入街头巷尾,心入百姓中间,掌握社情民意的第一手资料,感知人民群众的真切诉求。“文火慢炖”的深耕方能精准把脉群众“急难愁盼”,熬制出解民忧、纾民困的“政策高汤”,使各项工作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聚人气。

如浇头之丰,于务实中包容万象,传递脉脉温情。老字号的姜汤面,丰盛而包容的“浇头”必不可少,种种食材荟萃,不仅是风味的叠加,更是营养的均衡与层次感的升华。这恰似基层干部干事之要,服务要如“浇头”般丰实全面,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环境,还是保障民生、文化建设等,缺了哪样都可能让群众感觉营养不足、滋味单薄。因此,“十个指头弹钢琴”协调推进才是基层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要始终将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将提升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王优优)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双节假期:一起见证红河文旅“大能量”

下一篇:护好“饭碗田”,让秋收“丰”景满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