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以“终身三修”擦亮党员干部的党性底色

更新时间:2025-08-28 浏览量:

在全党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这一要求,不仅是对党员干部党性锤炼的殷切嘱托,更是应对时代挑战、永葆政治本色的必然选择。对党员干部而言,“终身三修”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贯穿一生的修行,是在理论滋养、为民实践、担当考验中不断提纯党性、升华境界的过程。

“学到老”是党性修养的“源头活水”。党的创新理论是共产党人的“思想罗盘”,时代在发展,理论在创新,党员干部的学习脚步绝不能停歇。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感悟真理力量,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养分,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避免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迷失方向。皖浙两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探索出“新安江模式”,实现“一水共护”到“一域共富”的跨越;江苏苏州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思路,用“双面绣”绣出姑苏繁华——这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学习作为终身习惯,才能在时代考题面前找准方向、拿出办法,让党的理论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金钥匙”。反观一些落马官员,正是因为放松了理论学习,思想“缺钙”、精神“贫血”,最终在诱惑面前缴械投降,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学到老”对守住党性底线的重要性。

“修养到老”是党性坚定的“终身课题”。党性不会随着党龄增长、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就像房间需要常打扫、镜子需要常擦拭,党性修养也需时时检视、久久为功。习仲勋同志无论身处顺境逆境,“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这份坚守源于他一辈子对党性的锤炼;焦裕禄、李保国、张桂梅等优秀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群众心中树起不朽丰碑,正是因为他们把修养融入日常,在一言一行中践行初心。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起初党性坚定,但随着环境变化逐渐放松自我要求,最终背离初心使命,教训深刻。这提醒我们,党性修养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唯有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让“心中的灯”永远明亮。

“实干到老”是党性担当的“试金石”。党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体现在担当作为的实践中。当前,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攻坚克难,突破科技“卡脖子”难题需要只争朝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动真碰硬——这些都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如果只谈修养、不重实干,党性就会沦为“空中楼阁”。从脱贫攻坚战场上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到疫情防控中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再到乡村振兴中扎根基层的“新农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担当是最好的修养”。对党员干部而言,只有把“修养到老”的追求融入“实干到老”的行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筋骨,在为民造福实践中升华境界,才能让党性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作者:段海芹)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发布 文章作者:

上一篇:从抗战精神中解码基层干部的“干事方法论”

下一篇:破除年龄“硬杠杆”为干部成长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