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以正确政绩观引领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5-05-06 浏览量:

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背景下,树立正确政绩观是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党性起决定性作用。当前少数干部存“唯上不唯实”等错误观念,致“形象工程”等顽疾。破解这一顽疾,要以“为民造福”为立场,“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真抓实干”为方法,让政绩扎根实践与民生。如此,方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行动自觉,以正确政绩观引领高质量发展。

从“唯上”到“唯实”,重构为民造福的政绩逻辑。从焦裕禄治兰考“三害”、谷文昌绿东山荒岛可见,真正的政绩不在数字报表,而在群众获得感。反观现实,少数地方“唯上不唯实”,或盲目举债留“烂尾楼”,或数据造假损公信力,根源是其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需求为导向施政,借鉴浙江“枫桥经验”的治理智慧,将“群众点单”作为施政起点,从“路灯不亮”“床位不足”等民生小事切入,把百姓痛点转化为治理亮点,让政策从群众“急难愁盼”中生长。要完善“民声权重”考核体系,将“群众满意度”“民生实事办结率”等纳入干部考核核心指标,以“百姓口碑”为“指挥棒”,推动干部从“盯着领导脸色”转向“聚焦群众脸色”,让考核真正反映民意、引领实干。要强化全链条监督问责,对“形象工程”终身追责,对“数字政绩”进行穿透式核查,对“半拉子工程”回溯倒查,建立“群众监督哨”机制,让民生项目从立项到落地全程接受百姓评判,以刚性约束纠治“唯上”偏差,让政绩逻辑真正回归“唯实”为民,以实绩提升群众“点赞率”。

从“虚功”到“实做”,夯实真抓实干的政绩根基。政绩观的落地需以真抓实干为支点。少数干部陷入“虚功”歧途,或沉迷“拍脑袋”造“形象工程”,让民生项目变“面子工程”;或醉心“数据美容”搞“数字政绩”,透支政府公信力。这些病灶的根源,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扭曲政绩观的必然结果。广大党员干部要“脚沾泥土”察实情。汲取浙江“千万工程”的务实内核,下沉基层“解剖麻雀”——从“污水乱排”“垃圾围村”等细微处入手,用脚步丈量民生痛点,让乡村蝶变始于“接地气”的调研,将“纸上规划”转化为“地上实景”。要“刀刃向内”改作风。建立政绩“负面清单”,为“政绩冲动”划定红线,严禁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杜绝数据造假的“注水政绩”,让考核“指挥棒”向“实效”“民情”倾斜,以刚性约束挤压“虚功”生存空间。要“撑腰鼓劲”敢担当。完善“三个区分开来”容错机制,为真抓实干者“兜底”,为改革创新者“护航”,让“愿作为”者有舞台、“能作为”者有动力、“善作为”者有底气,以鲜明导向推动干部队伍告别“虚招”、专注“实事”。

从“短视”到“长效”,构建新发展理念的政绩坐标政绩观的偏差,往往源于发展理念的扭曲。少数地方陷入“速度至上”误区,或牺牲环境换增长,或大干“短平快”项目透支未来,这种“竭泽而渔”的短视思维,既背离新发展理念,更动摇高质量发展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树立正确政绩观划定了根本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破除“唯数字论”,构建多元考核导向。将生态价值、民生福祉等纳入考核“指挥棒”,推动干部从“向资源要效益”转向“向生态要价值”,实现发展质量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要锚定产业升级,秉持“久久为功”理念。摒弃粗放式发展思维,以“钉钉子精神”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上海张江科学城为例,十年专注集成电路产业全链条布局,实现从“产业跟随”到“创新引领”的质变,为新发展理念下的产业升级提供范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完善全周期决策机制。对重大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评估”,将事前论证的科学性、事中执行的有效性、事后影响的持续性纳入决策链条,建立动态跟踪机制,杜绝“拍脑袋上马、拍屁股走人”现象,确保政策既立足当下解决实际问题,又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作者:段海芹)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年轻干部要争当善用AI的主力军

下一篇:清莲照组工,新时代组工干部的“出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