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敢为、善为、真为”之姿谱写深改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4-11-14 浏览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提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当积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底气和能力,走出思维误区、跳离决策陷阱、消除认知偏差,以“敢为、善为、真为”之姿高质量谱写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走出“置身事外”的思维误区,彰显“敢为”担当。敢为是一种担当,任其职应尽其责。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有位”却“无为”,因“不敢为”而“不作为”,带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庸政怠政干工作,严重阻碍了党的政策实施落地。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只有豁得出去、敢闯敢干,矛盾和困难才可能得到解决。党员干部要明晰坐标、精准定位,凡利党利民之事,都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冲破“不敢为”的藩篱。无论身处何职,既要唱好“主角”又当好“配角”,把“新账”“旧账”摆到“台面”上来全面梳理,主动在落实成效上“破题”,做到既“有位”又“有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当好改革促进派、实干家。
跳离“知难而退”的决策陷阱,锤炼“善为”本领。善为是一种能力,干事创业既要有担当之心,又要有担当之能。有的干部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心中茫然,抑或全凭主观决策,一味地“拍脑袋决策”,难免遭群众唾弃。改革越深入,矛盾越凸显,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只会错失良机。“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策,才能成为智勇双全的“善谋者”。党员干部要坚持“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具体规定烂熟于心,多向老同志请教、勤和年轻同志沟通,把“旧经验”和“新想法”融汇到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自觉践行“四下基层”,多开“板凳会”、多听“土方法”,善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更新思维、开阔眼界,以新角度发现分析新变化、提炼总结新规律,当好改革攻坚破难的“开路先锋”。
消除“逢场作戏”的认知偏差,铸就“真为”境界。真为是一种态度,真作为才能赢得真满意。为民造福就是最大的政绩观。一些党员干部在落实改革举措时目的不纯,只想吃“好肉”,不愿啃“骨头”,急功近利、贪大求快,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仅严重破坏政治生态,从根本上背离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无法赢得群众口碑。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纠治“政绩冲动症”,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表演,不当“葫芦式”干部。要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摒私心弃杂念,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着眼于发展全局,在崇实、务实、求实、做实上下真功夫,把提经济、补短板、惠民生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真心真情为群众做实事,释放出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改革红利。(作者:唐玉铃)
上一篇:终于等到你 还好我没放“柒”
下一篇:旗帜鲜明讲政治,争当政治“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