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教育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更新时间:2024-06-21
浏览量:
农村党员教育是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激发党组织生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积极探索分类教育模式,因地制宜差异化开展教育管理,推动从“一锅煮”向“分餐制”转变,持续增强农村党员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
“分类”划分群体。农村党员群体数量大、构成多,给日常教育培训提出了新课题。实施针对性教育培训,科学划分群体是基础前提。各地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聚焦管理群体复杂、手段单一、办法不多等问题,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将农村党员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年轻党员、预备党员等不同类别。要根据不同类别,分别建立人员台账,详细记录年龄、住址、家庭成员等情况,并进行动态更新,作为开展教育培训的基础依据。
“分别”加强管理。要在分类管理上下功夫,采取不同措施,取得既定效果。对于在职党员,要根据岗位职责,分别确定目标任务、履职承诺,并向全体村民公示接受监督;对于无职党员,要通过“给职、设岗、压责”,建立服务联系群众机制;对于流动党员,要加强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联系,确保“高飞不断线”;对于生活困难党员、年老体弱党员,要及时落实帮扶措施,让其感受到党的温暖;对于年轻党员、预备党员,要加强结对帮带,强化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坚定不移相信党、拥护党、跟随党。
“分餐”开展培训。提升党员教育的实效性,贵在教育组织的针对性。对不同类别的农村党员,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培训模式,很容易导致部分党员不适应、不接受,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对此,要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摸准不同党员的培训需求,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对于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年轻党员、预备党员等,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对于流动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年老体弱党员,要通过“送教上门”“定制套餐”等方式,让其在理论学习上不掉队,在发展实践中不松劲。
“分层”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效果如何,要有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来检验。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党员,制定符合群体、个人实际的考核内容、分值比例,精准评判培训效果,为后续问题整改、巩固提升提供有力参考。对于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坚持即知即改、立说立行,加快推进整改提升。要创新推行建立“积分管理”“星级评定”等机制,根据党员参与培训、学分积累、服务成效、群众评价等情况,对党员进行差异化赋分评价,作为“两代表一委员”、评先选优、党内表彰的重要依据。(王婷婷)
上一篇:党员干部要学习榜样 坚守岗位
下一篇:@年轻干部 在“三件事”上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