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彝族自治县烟峰镇:“四个计划”凝聚乡村振兴“战斗合力”
更新时间:2025-08-16
浏览量:
乡村成就人才,人才助力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马边彝族自治县烟峰镇围绕“锻造堪当重任的基层干部队伍”目标,创新“2333”党建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奔跑实干亮榜”活动,以“紧起来、动起来、跑起来”姿态高效实施“四个计划”,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堡垒,凝聚乡村振兴奋进合力。
“蹲苗培育”蓄动能,后备力量变“主力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和创新引擎。烟峰镇坚持“挖掘+回引”双轨并行,精准建立高校毕业生、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外出务工和经商办企人员等5类人才台账,同步推进“对接回引”与“培训提升”工作,举办专题座谈会6场,成功回引人才11人;开展“新农人”技能培训5期,覆盖167人次,挖掘本土能人5名。聚焦实战能力提升,择优将16名人才纳入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力量库,制定《后备力量管理考核办法》,实行“2+1”精准帮带模式(1名班子成员、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结对1名后备力量),围绕防返贫监测、矛盾调解等核心任务强化实训,助力其更好、更快成为独当一面的“土专家”“田秀才”,着力培育一支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后备役”队伍。
“头雁领航”强担当,支部书记变“领航员
牢固树立“书记抓、抓书记”的鲜明导向,突出“党建+”主题,围绕“政治引领、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村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惠民利民、基层治理”7大重点领域,扎实举办乡村治理培训班,动态分析村(社区)班子运行情况,优化调整村(社区)常职干部2名。深化党建引领心连心“接诉即办·马上就办”改革,建立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累计走访群众600余户,接待来访群众350余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件。创新举办2期“头雁领航”支部书记擂台赛,推动述职从“纸面汇报”转向“现场亮剑”,通过双向剖析发展痛点难点,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政治素养与履职能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满意度持续增强。
“为村代言”促融合,驻村干部变“自家人”
压紧压实“四项职责”,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帮扶工作不断档、不缺位。全镇规范管理15名驻村干部队伍,组织走访群众2000余户,精准摸排帮扶需求,推送就业岗位信息521条,开发乡村保洁、护林等公益性岗位259个,组织劳务输出2998人,协调发放跨区域务工交通补贴13.6万元,落实产业奖补资金330.2万元,切实激发帮扶对象内生动力。深化驻村融入度,创新开展“为村代言”行动,驻村干部主动化身“推介官”,亮相“旅博会”“展销会”等平台推广销售本村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用心用情解决民生关切,组织慰问困难群众3轮,覆盖学生157名、低收入家庭300余户,协调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修复水毁道路10处,以点滴实事赢得群众信任。
“干部上台”提本领,机关干部变“政策通”
紧扣“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创新“干部夜学”机制,聚焦基层治理痛点、乡村振兴难点和群众关切焦点,组织班子成员及各股室(中心、站所)负责人“领题讲学”,围绕耕地保护政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惠民资金监管等主题,通过PPT演示、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开展专题授课10余场,覆盖干部200余人次,以“干部践学”推动理论转化。深化“四下基层”,推动机关干部从“幕后办公”转向“一线服务”,累计入户宣传政策1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田间指导农业生产20余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50余件,有效提升干部“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综合素养,为乡村振兴注入“硬核”动能。
下一步,烟峰镇将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以识才的慧眼、育才的良方、用才的胆识,持续优化人才动力引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聚集乡村振兴战线,为基层战斗堡垒赋能注入“源头活水”。
上一篇:通川区罗江镇:守护钱袋子,筑牢乡镇反诈 “防火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