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开展划小治理单元改革,破题“三无”小区治理
更新时间:2025-09-04
浏览量:
党建引领 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无物业、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曾是城市治理的“硬骨头”——楼道杂物堆积、消防设施缺失、卫生无人清扫,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而在蓬溪县,一场以党建为引领的划小治理单元改革,让“三无”小区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蜕变,不仅破解了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更打造出可复制的基层治理“蓬溪方案”。
小区蝶变
“三无”小区变“有序家园”
“以前下水道堵了没人管,现在有事找支部,一个电话,邻长、网格员一会就到!”说起如今的变化,蓬溪县普安街道竹林桥社区滩滩土小区居民付华莲十分满意。
如今的滩滩土小区,道路平整、路灯明亮,还建起供邻里休闲议事的“滩滩广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典型的“三无”小区。
建于2004年的滩滩土小区,由3栋安置房和7栋自建房组成,长期受基础设施老化、治安乱、环境差等问题困扰。
“过去环境差、垃圾成堆,邻里关系也不和谐。”网格党支部书记颜志平回忆,转机始于去年,普安街道将该小区列为试点,启动党建引领划小治理单元改革。
针对小区居民多为失地农民、彼此熟悉的特点,街道按地理与情感因素划设综合网格,创新“找党员、建组织、改面貌、优场景、融机制”五步工作法。通过“敲门行动”,群众基础好的颜志平被推选为网格支部书记,他牵头成立“自管委”,推动党组织与“自管委”交叉任职,快速凝聚治理合力。
为改变居民“凡事找街道”的依赖,小区推出“居民点单+支部接单”模式,配套“2341”快速反应机制:20分钟到现场、普通问题30分钟解决、复杂问题4小时处理、重大问题1天出方案。
今年2月,付华莲家下水管堵塞,邻长上报后,维修队2小时内上门疏通完毕。如今,小区有“书乡义警”巡逻,党员、网格员等志愿服务队活跃,“五联积分制”更让居民参与率从不足10%升至67%,“三无”小区变身“有序家园”。
全域实践
“三治融合”构建治理新格局
滩滩土小区的变化,是蓬溪县推进党建引领划小治理单元改革,推动治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的缩影。
党建引领筑牢根基。蓬溪通过实地走访、无人机航拍,划分农村“微网格”3155个(平均面积缩减61.3%)、城市综合网格213个(平均覆盖户数减少50户);组建125个实体化网格党支部,推动78名离退休干部党员任支部书记;统筹142.68万元资金,打造复合型网格员队伍,1950名网格员兼任“童伴妈妈”等职,实现“群众吹哨、党员报到”。
机制创新注入动能。推行“一长五联+文明积分”治理模式,构建“文明联动、卫生联洁、安全联防、矛盾联调、困难联帮”五联共治体系。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积分卡670张,县域主城区普安街道群众参与率从15%跃升至72%;3000余名机关党员到小区报到,接受单位与网格双重管理,400余名干部参与志愿服务;出台《激励网格党组织成员十条措施》,评选32名“最美微网格员”,激发队伍积极性。
多元共治凝聚合力。蓬溪推动“三官一律”进网格,组建“书乡义警”“五老调解员”等35支队伍,消除安全隐患260余处、化解纠纷400余起;通过“院坝议乡情”等形式,召开188场议事会,解决群众难题5000余条;依托“川善治”系统搭建智慧平台,实现诉求智能派单,民生问题办结率达98%。
“下一步,蓬溪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划小治理单元改革,以‘微组织’‘微服务’‘微活动’推动‘三无’小区治理更精细、服务更精准、参与更多元,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蓬溪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上一篇:渠县青龙镇:打好反诈“组合拳” 共筑全民“安全网”
下一篇:开江县慈善会换届选举暨第四届会员大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