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福集镇:创新“四味课堂”模式 激发党员教育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5-04-02
浏览量:
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泸县福集镇以党员冬春训为重要契机,依托“四味课堂”为党员充电赋能,激活乡村发展的“红色引擎”,推动福集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 理论课堂突出“鲜味”,推动思想教育入脑入心。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创新“理论教育+本地实践”教学模式。依托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农业专家、致富带头人等开展专题讲座12场,围绕“地标农产品品牌打造”“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等课题,以龙贯山有机油茶年产值突破800万元、石鸭滩村黄栀子全产业链发展等典型案例为教材,将党的创新理论与镇域发展实践深度融合。建立“书记讲给书记听”机制,镇党委书记带头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8场,村党组织书记交叉讲党课41次,推动理论学习“活”起来、“实”起来。 云端课堂彰显“辣味”,实现教育质效双提升。构建“互联网+党员教育”新格局,开发“靓丽·新福集”智慧党建平台,上传微党课视频42个,组织线上知识竞赛6场,党员参学率达98.6%。创新“直播带学”模式,邀请农技专家开展“水稻病虫害云诊断”“柑橘栽培云指导”等直播教学9场,累计观看超1.2万人次,实时解答技术难题136个。建立党员学习积分管理制度,将“学习强国”“川观新闻“等平台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对学习标兵进行表彰,约谈后进党员11人次,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实践课堂浸润“泥土味”,促进学用转化见行见效。创新“技术指导+实践操作”双提升模式,将教育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在大桥村佳禾苑家庭农场等6个产业基地设立实践教学点,组织“土专家”“田秀才“开展梨树嫁接、生态养殖等实操教学38场。组建党员技术帮扶队12支,结对指导农户326户,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87个,推动螺蛳山村、万宝村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扩大至2000余亩,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10%。 送学课堂传递“温情味”,确保教育覆盖不留死角。实施“银发党员关爱工程”,组建25支“红喇叭”送学小分队,为68名年老体弱党员送去“学习大礼包”。创新“文艺+理论”宣讲模式,联合镇域内学校创作《栀子花开幸福来》《石榴花开,籽籽同心;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文艺节目,开展“龙城有理”巡演19场,覆盖群众2.5万余人次。建立“家庭党校”28个,组织青年党员与老党员结对互学,既传递党的创新理论,又传承红色家风,收集老党员关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金点子”53条,其中11条已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 福集镇党员冬春训的“四味“课堂,从理论到实践,从线上到线下,从传授知识到传递关怀,全方位提升了党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下一步,福集镇将继续精心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课堂,让党员在学习中提升党性修养,在实践中增强服务本领,为“山水福集 活力新镇”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上一篇:旌阳区黄许镇:探索在党建引领下仙桥“精品村”建设的振兴之路
下一篇:马尔康市白湾乡:系紧民生“纽带” 守望石榴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