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探索推行“三维教育”模式 力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质增效
更新时间:2025-09-11
浏览量:
近年来,宜宾市兴文县聚焦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教育难落地、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等痛点难题问题,积极探索推行“流入地+流出地+云端”三维教育模式,为流动党员筑牢思想根基、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学习渠道,力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抓实流入地教育 夯实日常教育基础 一是组织覆盖强管理。在兴文籍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流动党员党委4个,动态调整优化党支部25个,直接管理党员283人。积极联动流入地社区、企业、商会组织等共建“流动党员之家”,为流动党员提供固定学习交流场所,累计服务党员2500余人(次),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学”。二是联学共建强党性。主动与流入地先进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组织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研学、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召开“共话发展”主题座谈会等形式,累计开展党建联学活动30余场(次),搭建常态化党性教育平台,推动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政治认同、思想自觉。三是服务融合强融入。链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机构、企业等各方面资源,依托农民工服务站等驻外平台,开展技能培训12期,帮助230余名流动党员提升就业竞争力。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4支,协助流入地开展社区治理、公益服务等志愿服务500余场(次),联合当地部门(单位)解决务工人员医疗保障、社保衔接、子女就学等难题60余件,惠及120余人,推动流动党员从“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担当作为”转变,切实强化其在流入地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抓实流出地教育 激发反哺内生动力 一是分层施训促进转化。制定《兴文县流动党员兜底培训试点工作方案》,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举办为期4天的县级流动党员普遍培训,示范带动乡镇党委开展流动党员兜底培训11期,并通过远程指导、送师资上门等方式,协助广东省中山市、成都市等4个流动党员党委完成4期培训,累计覆盖流动党员2800余人,针对性提升流动党员政策理解、创业就业等综合能力。二是乡情教育增强认同。整合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教育师资等力量,采用“微党课+现场教育”模式,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县党史馆等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组织开展乡情教育实践研学活动20余次,让流动党员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同步开展政策宣介活动4场,解读返乡就业创业补贴、贷款贴息及产业园区入驻等惠企利民政策,积极引导流动党员返乡创办企业、专合社等120余家,带动新增就业4000余人。三是暖心服务激发活力。推行“县—乡—村”三级包联机制,由县领导带队走访流动党员家庭,通过“家访式”谈心谈话深入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246人(次),同步通报镇村发展规划与阶段性成效,引导37名党员主动认领产业帮扶、技术指导等岗位,促成8个合作项目落地。近年来,流动党员累计为家乡引进资金超1亿元,形成“人才回流、资源回归、发展回稳”良性循环。 抓实云端教育 拓展流动党员学习覆盖维度 一是载体赋能创新形式。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载体,将党的创新理论、“书记龙门阵”主题坝坝会、“党课星期天”音频党课等内容,纳入流动党员线上必学、必看、必听内容,持续丰富学习资源;制作展播《忠诚的模样》等党员教育微党课11部,不断充实视频资源库,满足不同领域流动党员的学习需求。二是平台推送注重时效。依托“苗乡党建”“兴文流动党员”“兴文在蓉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云端课堂”,采取“菜单式”点课、“个性化”备课、“直播式”授课等方式开展党员教育学习,累计推送学习内容150余期,有效保障流动党员学习时效性。三是云端参与提升实效。依托腾讯会议、微信视频等信息化手段,邀请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流动党员,通过云端参与“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流动党员线上组织生活出勤率达93%,学习任务完成率达95%;县委党员教育中心牵头,建立云端结对联系机制,按照“一人一支部”包片联系原则,安排专人跟进流动党员日常学习情况,及时答疑解惑、督促学习,推动流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上一篇:泸州市江阳区系统推进党员教育培训 实现全覆盖提质效
下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达州市生态环境局赴王维舟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