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塑造
更新时间:2022-05-26 浏览量:
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塑造
作者:秦晓明
作者:秦晓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优先发展列入了治国理政重大战略的部署之中,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大学校园,其文化的传承与塑造是治学办校的永恒主题和优势潜能所在,是新时代推进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关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 “三个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把握“三个环节”(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流程),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进程中守正创新、奋发有为。
一、坚持目标导向 思路定位精准 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塑造要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校园文化体现着地域特点、反映出民族习俗、展现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变化和校园情景。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学校园的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其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关键,三者互相依存和促进、互相弥补与提高,是大学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显示屏”与增长点,具有引导、约束、激励、示范、传播等作用,其内涵特质具有相同性及特异性、传承性和创新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用不可懈怠的状态、不甘落后的士气去增颜值、强气质、育特质、壮品质。
我校六年前新校区整体投用时,面对校园初形时的泥土裸露和尘土飞扬,我们发动师生、校友等多方力量用中药材的方式来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连续三年推进“我为校园添绿叶”义捐认购,如今校园四季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师生同心、干群同向致力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塑造,为促进我校成为四川“双高”院校、列为全省“十四五”唯一医学本科院校设置与建设单位发挥了不可缺少与替代的作用。既不是照本宣科的机械套用,也不是拾人牙慧的模仿粘贴,更不是盲人摸象的固执己见,而是与时代的呼唤、师生的期盼、专业的支撑、同行的示范等有机结合,在硬件建设谋篇布局上没有盲目的扩大规模,在软件建设上没有“跟风”攀比,而是脚踏实地一草一木的种植、一笔一划的拼写……六年多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每年播报包括我校文化传承与塑造在内的工作信息200 篇次以上,就是生动实践的真实写照。
二、坚持问题导向 重点内外兼修 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塑造要定向发力 时不我待
我国的大学校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规模与总量位居世界首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近千万人;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仅有百余年的历史。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事关社会和谐进步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欢乐;事关千秋大计能否后继有人和实现追赶跨越?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塑造要坚持尊重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突出理想信念价值的引领,把握忠诚干净担当的锻造,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解答与落实治学办校主体责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融为一体,把营造风清气正的小环境,创建争先创优的大平台、锻造甘于奉献的螺丝钉等特质、制度、规章等有机融通和联通,把工作重点与重点人群、重点时节有机贯通和畅通,以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以办学章程、校歌、校训、校旗等标识及团队精神助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尤其是要把师生们成长进步的愿景与事业、产业、文化的发展融为一体。
近年来、我们开展 “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大医情怀”的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实践,推行现场教学、专家领学、视频展学、集中互学等就是文化传承与塑造的缩影,致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正品”,减少有德无才的“次品”,避免无才无德的“废品”和防止有才无德的“毒品”,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的重点,教学相长、协同联动促进家国情怀的培育,激发了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争一流的士气和勇气——编写的《新冠疫情防控手册》被教育厅印发至全省高校和市州教育主管部门;实施的中医药产业扶贫项目被选定为全国教育经典扶贫案例;完成科研项目结题后所提建议被省教育厅等部门采纳以及被相关市州人民政府选用推广就是文化传承与塑造中“辨证施治”和“强筋壮骨”的成功运用。
三、坚持结果导向 流程持续改进 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塑造要兼收并蓄 与时俱进
儒家经典《大学》曾言:“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校园文化是大学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式,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实行依法治校、民主监督、专家治校等措施,把校园文化传承与塑造从校园的环境、管理、品牌、声誉由此涵盖到管理服务的目标、特色、质量、效益等各项工作之中,用先进的文化拴心留人、用优美的环境教书育人、用高尚的品德励志感人,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又要有一往无前的胆识,还要有原创独创的眼界,更要有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特质;采取结对帮扶、共享共用、共建共赢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方式助力增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合作的五个环节与流程环环相扣、相得益彰,牢牢把握“牵一发而动全身”与“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内涵与外延,既循环往复又持续改进;推行校园文化传承与塑造的多项措施少留遗憾、不留骂声,用心血浇灌的校园之美必将流光溢彩、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秦晓明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教授;中国医学职教整合联盟理事长)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四川省达州中学: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下一篇:阿坝州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活动在理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