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以“四化”为抓手创新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
更新时间:2022-02-24 浏览量:
近年来,开江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指示要求,根据上级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工作思路,以“引领化、高效化、信息化、精细化”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改革体系。
高位推动引领化。一是党政带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模式,积极整合力量,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委政法委、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等23个部门和13个乡镇(街道)为成员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改革试点组织架构,对重点任务和工作职责分解细化、责任到人,确保改革试点实现整体推动。 二是部门联动。围绕“有效衔接、应保尽保”原则,初步建立了由民政、教科、人社、医保、卫生、住建、司法、残联等部门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改革试点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总召集人,县民政局牵头统筹,进一步细化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则,适时召集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社会救助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推进全县“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改革有序开展。 三是社会互动。紧扣“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县、乡、村三级决策机制,形成县负总责、部门协调推进、乡镇(街道)组织实施、村具体经办的服务网络,将救助政策、工作职责、申请程序全部纳入各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
救助体系高效化。一是救助资源整合。整合九类社会救助资源,杜绝社会救助部门“各自为政”局面,实现各项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目前,整合民政、教科、住建、司法等20余个单位的城乡低保、助学救助、临时救助,农村C、D级危房改造等54项救助帮扶事项整体联动运行。二是救助窗口整合。设立县乡两级社会救助窗口,避免重复救助,让困难群众进一扇门、跑一次路,办所有事,实现受助有门,救助便捷及时。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立体覆盖的“T”字型协同救助连接网络,串联起全县13个乡镇(街道)200余名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三是救助人员整合。健全三级社会救助机制,变“人找政策”“单一施救”为“政策找人”“综合施救”,提升救助帮扶“及时化”,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及时。组建起了由县级部门、乡镇(街道)专人、村(社区)民政社保员、村民小组长(社区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或网格员)组成的2000余人“三级信息员”队伍。
平台建设信息化。一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依托我省“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台,搭建贯通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开江县阳光救助信息综合平台。通过政策整合,将县级相关部门赋予救助职能的各项救助事项纳入大平台统一实施,解决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问题,建设困难群众大数据库,共享救助对象信息,实现一网通办。二是搭建信息核查平台。利用达州市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对全县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开展比对,通过线上核对和线下核对两种方式对辖区困难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和评审认定,出具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确保社会救助信息核对及时准确。三是搭建立体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社会救助申请对象家庭收入评估、申报程序诚信奖惩等政策措施,切实提高惠民政策知晓率。同时,积极争取县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宣传“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改革试点成效,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救助改革工作。
工作举措精细化。一是强化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级各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各自的救助政策,部署相关工作,对救助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分类,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二是强化工作保障。各乡镇(街道)安排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2到3人,负责各类社会救助的受理或转办,保持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部门合作机制,切实做好社会救助申请事项的受理、转办、审批等工作,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三是强化工作纪律。成立县级督查组,加强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的考核,将乡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履行救助职责情况纳入目标绩效管理。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工作制度,确保目标分解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对推进有力、效果较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推进不力、效果欠佳的,予以通报批评。(晏华)
上一篇:巴州区公共卫生服务抓早抓实
下一篇:华蓥市文广电旅局执法大队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