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产业振兴提质增效——马尔康市莫斯都村探索集体经济“强村样本”
更新时间:2025-09-26
浏览量:
近年来,马尔康市松岗镇莫斯都村紧扣“集体经济强村、产业融合富民”主线,创新构建“区域化党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高海拔民族地区集体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党建领航聚力、文旅深度融合、产业提质增效、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可借鉴、可推广的“莫斯都样本”。
党建领航聚合力,集体经济筑根基。坚持把党建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根”与“魂”,通过组织联动、人才培育、服务创新,构建“支部主导、多方协同”的发展格局。织密“组织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整合驻村工作队、包联干部、村组干部力量,建立“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农户”三级联动体系,形成“支部定方向、党员带群众”的工作闭环,确保集体经济发展目标清晰、推进有力。育强“主力军”,以“头雁领航”工程为抓手,实施“支部书记培优+乡贤能人回流”双向发力,通过“乡贤茶话会”“返乡创业座谈会”吸引12名优秀党员、致富能手返乡参与集体项目,培育“老带新”“强带弱”的梯次人才队伍,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健全“服务网”,由党支部牵头建立“党员包片联户”责任岗,围绕集体经济发展需求,针对性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指导、矛盾调解等“嵌入式”服务105次;同步建立“群众需求清单+项目服务清单”双清单管理制度,实现服务资源精准投放,2024年累计解决土地流转、项目用工等难题24项,为集体经济项目高效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产业驱动促转型,集体经济创效益。以集体经济为纽带,推动“生态+文化+农业”多业态融合,探索差异化、可持续的产业创效模式。做精“资源转化”文章,依托森林资源,试点“公司+集体+农户”林下食用菌种植200亩,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企业提供菌种并保底收购,累计为村集体创收12万元,带动村民务工增收30余万元,实现“山林增绿、集体增收、群众增富”三重效益。做活“生态融合”文章,深挖莫斯都古岩画遗址文化价值,村集体投资打造“岩画陈列馆”“岩画写生长廊”,开发岩画主题文创产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同步运营“秘境·莫斯都”生态露营地,举办藏族锅庄舞、传统美食节等活动,年吸引游客2000余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6万元,实现“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跃升。做强“订单农业”文章,村集体协调整合集中连片耕地400亩,发展高山露地蔬菜种植,与城市商超签订订单协议,年产值达45万元,破解传统农业“小散弱”困局。
机制体制强保障,集体经济可持续。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通过治理联动、资源整合、利益联结,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健全“治理共商”机制,由党支部牵头修订村规民约,明确集体资产使用、项目收益分配等负面清单,建立“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决策模式,将集体经济发展事项纳入“四议两公开”范畴,推动乡村治理由“软约束”向“硬规矩”转变。创新“资源共用”机制,建立集体资源台账,统筹闲置土地、林地、房屋等资产,通过出租、入股、合作开发等方式盘活利用;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崇州对口帮扶等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财政补一点、集体筹一点、社会投一点”的多元投入格局。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行“集体控股+农户参与+按股分红”模式,在林下食用菌、跑山鸡养殖等项目中,村集体占股不低于30%,剩余收益按“土地入股分股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农产品销售得现金”方式反哺农户,形成“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循环体系。
上一篇:渠县有庆镇:“一周双讲”赋能成长 年轻干部共学共进
下一篇:达川区交通运输局召开驻点监督工作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