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磐石镇:党建引领融合发展 赋能基层高质效治理
更新时间:2025-08-15
浏览量:
近年来,通川区磐石镇主动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形成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的“一引领两融合”工作思路,实现农村快速发展、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织密基层治理“组织网” 一是抓规范,深入推行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工作法”,规范化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累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30场800余人次,扎实推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规范提升,示范打造、全镇推广,14个村级阵地焕然一新。二是抓关键,大力实施“农村党建红色雁阵”行动,培优“头雁”、培养“群雁”、培育“雏雁”,锻造素质高、能干事、作风好的村干部队伍。坚持拓宽渠道“选”、常态联动“育”、严格考核“管”,建立“内外结合、双向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培养机制,精准摸排乡贤、退伍军人、优秀农民工信息并建立台账,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库,回引大学毕业生、致富能人、农民工返乡45人,培养后备干部28人。三是抓整合,组织“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15支350余人,构建网格包片工作模式,将辖区14个村(社区)划分为87个网格,采取“1+1+1+N”工作模式(包村干部+支部书记+网格员+N名党员和志愿者),定期开展民情沟通。深化“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管理,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建立以智治为抓手的自治、法治、德治、综治、智治五治融合、多元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度化运用“川善治”,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坚持发展融合,念好乡村振兴“致富经” 一是树品牌,将国家级产业强镇建设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支持农业企业配套发展上下游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稳定草莓、柑橘、樱桃、西瓜等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推广草莓酒、桃子饮料、腊肉汤圆、芋儿卷等系列产品;新注册特色农业商标2个,“舒适草莓”荣获十佳“巴山食荟”优质农产品,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二是谋突破,立足资源资产和地理区位特点,深入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探索形成资金入股、项目入股、资产租赁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村有增长”“十万有倍增”“百万先破零”。三是促融合,立足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重要支撑定位,充分发挥“景镇一体”优势,聚焦“农耕文化、农事体验、城郊休闲”三大特色,有序整合优化龙湖·蝴蝶谷、博诚·憬田等文旅资源,打造草莓采摘节、电子音乐节等“生态农业+农食餐饮+悠闲娱乐+精品民宿”复合型旅游产品。 坚持治理融合,跑出基层运转“加速度” 一是育乡风,逐村指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定期更新,探索并推行“六老六长”治理模式,设立“百姓议事堂”,党员、乡贤、群众代表定期围绕村(社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谈看法、提措施,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文明劝导、环境整治中。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16个。常态开展“感恩”“孝善”“奋进”传统教育20余场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0余场次,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最美的家庭等评比活动,培树文明家庭100余户、最美家庭10户。二是优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厂,新(改)建户内外厕所1387个,8个村(社区)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污水集中处理厂,扎实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改造升级传统庭院4处。实施路面清扫、水面清洁、垃圾清运、违章清除、墙面清理“五清行动”,探索建立、试点运行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包村、机关干部和村(社区)干部包户的人居环境整治包保责任制,定期开展村庄、河道清洁行动,房前屋后齐“动手”,河道内外治“四乱”,人居环境实现“再提升”。
上一篇:心系一线送清凉 聚力攻坚战高温——达州高新区持续开展“夏送清凉”慰问活动
下一篇:苍溪县召开整治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公共收益等问题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