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三江新区沙坪街道:建强“三链” 走好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更新时间:2025-08-12
浏览量:
在三江新区龙头山麓,沙坪街道龙峰村依托近郊生态优势,深入推进“党建+乡村文旅”建设,聚焦组织链、产业链、服务链“三链条”,成功引入18家经营主体,山村蝶变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网红地”,202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3万元,较上年增长7%。 强组织链:堡垒强起来,力量聚起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让小山村焕发大生机,必须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搭平台聚合力。创新“村级合伙人”计划,联合堃润文旅公司、专合社、民宿、周边高校等组建党建平台,建立国有公司出项目、高校供智力、市场主体齐参与的共建模式,变“单打独斗”为“组团作战”,形成“组织搭台—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循环。织密网强末梢。2个党小组包联2个网格,设立7户“党员中心户”作为“前哨站”,推行“党员联户”,构建“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农户”链条,让党的触角直达治理服务“最后一米”。赋动能提效能。规范村级事务为村干部“松绑”。依托选派的职业经理人专业运营村集体经济公司,提升市场化水平。发布“新农人”乡村创业项目1个,培育“新农人”2名,通过田间课堂、助农直播传授技术理念,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强产业链:荒山活起来,腰包鼓起来 依托近郊生态“金饭碗”,以规划为引领,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安居绘新景。整合国企资源,按照统规统建及自建的方式,依山就势分两期开展聚居点建设,建成房屋148套,有效解决村民散居问题。同步整治道路、房屋风貌,打造“房前屋后花果香”的宜美乡村。融合塑品牌。引入堃润文旅公司统一流转策划土地,以适度规模化农业生产为本底,打造三江之眼、馠麝农庄、栖栖农场等特色文旅场景,带动村民兴办农家乐、非遗体验点。目前,研学、近郊游、采摘等业态蓬勃,成为宜宾周末“好去处”。造血富乡亲。创新“集体公司+国企+农户”模式,合资成立运营公司,有效盘活闲置土地、院坝等资产,提供劳务、保洁等就业岗位,带动80名村民“家门口”灵活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5万元,收益16万元,强村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宽。 强服务链:民心暖起来,口碑树起来 坚持以人为本,用“产品思维”优化服务供给,满足村民、企业、游客的多元需求,凝聚发展向心力。服务村民有温度。修建乡村道路近50公里,接通自来水289户、天然气203户,全面解决出行生活难题。推行“红色代办”机制,通过“群众点单、干部接单”模式,提供种养殖培训、暑托班、红色电影等暖心服务,让村民物质精神“双丰收”。服务企业有精度。积极践行“有事不缺、无事不扰”营商环境理念,设“企业服务驿站”,送政策、月问需。为三江之眼、堃润文旅公司等经营主体协调班车延时服务、保障流转用地5600亩、协调用工80人。2024年全村18个市场主体实现营收3000余万元,用真心实意吸引更多“金凤凰”栖居龙峰。服务游客有力度。聚焦游客“停车难”“如厕难”问题,新建7座公厕、规划200余个车位,发动村民开放院坝停车。制作农文旅导视图、服务清单和游玩攻略,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提供景点介绍、交通路线指引、住宿推荐、餐饮特色等“一站式”咨询服务,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口碑效应不断放大。 从组织强基到产业兴旺再到服务暖心,龙峰村以党建为笔、“三链”建设为墨,绘就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生动诠释了“小乡村”释放“大能量”的“龙峰样本”。
上一篇:达州高新区河市镇:夏日送清凉 关怀沁人心
下一篇:马淞铃赴宣汉县督导环境问题整改 助力巴山大峡谷景区5A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