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新时间:2024-05-25
浏览量: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疾病,最常指胃内壁出现溃疡。胃的内壁有一层能起到保护作用的胃黏膜,当胃黏膜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破损时,容易在该部位发生溃疡,即形成胃溃疡。了解该疾病相关知识,做好科学预防。
一、胃溃疡危害
1、胃溃疡出血:如果对胃溃疡没有足够的重视,任由其发展,很可能会造成出血症状,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容易并发出血。溃疡侵蚀动脉,则可出现呕血、排鲜红色血便,病人可出现心慌、冷汗、头晕、甚至休克。
2、胃溃疡穿孔:如果长时间的治疗拖延,还会造成胃溃疡穿孔症状。溃疡向深部发展穿透胃或肠壁而出现穿孔,急性穿孔时胃液或肠液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可出现剧烈的腹痛,腹壁硬,有时像木板,随后发热,腹腔感染,形成化脓性腹膜炎,需要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
3、胃溃疡导致幽门梗阻:还会造成胃溃疡引起的幽门梗阻。这种多发生于十二指溃疡或幽门口溃疡,由于溃疡处组织炎症、充血、水肿,加之反射性痉挛,使胃内食物不能排入十二指肠,出现上腹胀、呕吐,典型的呕吐物为上餐食物甚至隔夜的食物,严重时可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二、胃溃疡的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可能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元凶之一。这种细菌通过口腔、食物或水传播,并定居在胃黏膜中。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破坏胃内的黏膜层,暴露出胃壁,使其容易受到胃酸和消化液的侵害。这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层的溃疡形成。
2、非甾体抗炎药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是许多人用来缓解疼痛和控制炎症的药物。然而,长期或滥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它们会减少胃内的黏液产生,这是保护性的屏障,防止胃酸对黏膜的侵害。因此,非甾体抗炎药的不当使用可能增加患胃溃疡的风险。
3、饮食与生活方式
饮食和生活方式也可以对胃溃疡的形成产生影响。食用大量辛辣、油腻、咖啡和酒精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增加溃疡的风险。同时,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也可能对胃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三、胃溃疡的症状
(一)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胃溃疡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感到胃部胀满、嗳气频繁,以及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这些症状通常在进食后不久出现,导致不适感。消化不良可能由于减少胃内消化液的产生和胃酸的正常消化作用受阻而发生。
(二)上腹疼痛
上腹疼痛是胃溃疡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这种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可能在胃的中心或左侧。疼痛可能是隐痛、灼热感或剧痛,其强度和持续时间会因个体差异而异。疼痛常在饮食后几小时内出现,或者在夜间醒来时感觉到。
(三)呕血与黑便
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呕血和黑便。当溃疡侵蚀到胃壁的血管时,可能导致内出血,其中一种表现就是呕血。呕血通常呈现为鲜红色或咖啡色的吐出物。另外,内出血也可以导致黑便,这是因为血液在胃中消化时会变成黑色。黑便通常是粘稠的,类似咖啡渣。
四、胃溃疡的诊断与检查
(一)临床症状的观察
胃溃疡的诊断通常始于医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观察。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消化不良、上腹疼痛或呕血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描述可以提供初步线索,但不能单凭症状来确定诊断,因为它们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
(二)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是诊断胃溃疡的关键工具之一。医生会使用一根长而细的管状器械,称为内窥镜,通过口腔引导至食道和胃部。这允许医生直接查看胃黏膜的情况,确认是否存在溃疡。内窥镜还可以用于获取组织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或感染。
(三)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一些胃溃疡的常见原因之一。为了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医生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这通常涉及到从患者的呼气、粪便或胃黏膜样本中检测细菌的存在。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医生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来消除感染,从而有助于治疗溃疡。
五、胃溃疡预防
1、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部负担。
2、饮食清淡: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以减少胃黏膜的损伤,降低胃溃疡的发生风险。
4、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修复,因此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5、避免滥用药物: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6、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胃溃疡,防止病情恶化。
7、注意口腔卫生:口腔卫生不好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修复,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总之,胃溃疡是一项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的健康问题。一旦出现与胃溃疡相关的症状,及早咨询医生是至关重要的。提前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您重返健康轨道,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上一篇:泸县玄滩镇:开展“银发守望者捐善款 涓涓暖流润心田”捐款活动
下一篇:宣汉县委编办以党建引领编制工作提质增效